相信你肯定看了 ElementUI 官方文档了,没看的话先去看下表格各个属性的意义,方便下文阅读:
但你会发现此例过于简单,死数据,但我们开发的时候往往都是后台传递过来的数据,导致我们 rowspan 的参数需要自己做判断,根据数据的相同行(或列)进行合并;
我们先看下结果:
代码附上:
1 2339 40 141 1678 3813 17 21 25 28 29 3730 31 3233 34 35 36
详细说明:
:span-method="objectSpanMethod"
这个是官方给定的绑定属性和对应的方法,objectSpanMethod 传入了 { row, column, rowIndex, columnIndex }
row: 当前行
column: 当前列
rowIndex:当前行号
columnIndex :当前列号
该函数可以返回一个包含两个元素的数组,第一个元素代表rowspan
,第二个元素代表colspan
。 也可以返回一个键名为rowspan
和colspan
的对象。
this.spanArr 数组 ,返回的是相对应的行合并行数
这个示例打印出的this.spanArr为 [3, 0, 0, 3, 0, 0],比如,第一个元素为3,表示第一行应该向下合并3行(即第一行的rowspan为3),第二个元素的rowspan为0,就让它“消失”。
rowspan()这个函数就是用来返回 this.spanArr 数组的,定义每一行的 rowspan
rowspan()函数,if( index === 0),第一行,直接先给数组push进一个1,表示自己先占一行,this.position是数组元素的位置(此时是从数组元素的第一个开始,所以this.position为0), this.position为0意思表示的就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。
当到了index为2的时候,if(this.listData[index].type === this.listData[index-1].type ),让第二行与第一行作比较,
如果第二行与第一行相等的话,this.position就+1,当有n行第一行相同,this.position就为n,表示向下合并n行;第二行自己就this.spanArr.push(0),表示第二行“消失”,因为第一行和第二行合并了啊。
如果第二行与第一行不相等的话,那么this.spanArr.push(1);就让第二行自己独占一行;this.position = index意思就是把指针拿到index这行来,表示设置数组this.spanArr[this.position]的元素值,然后定义从此行开始向下合并几行(可能这句话我表述的不是很清楚你可以根据我这个示例研究下,当index为3时,this.position为3,当index为4时,第四行与第三行需要合并,那么在数组的this.position元素就要+1了,也就是this.spanArr[this.position] += 1)
还有最后一句话
const _col = _row>0 ? 1 : 0;
定义的这一个单元格列的合并,我们项目只合并行,不合并列;
_row:代表合并行的行数,_row的值要么是1,或者更大的自然正整数,要么是0。
1代表:独占一行
更大的自然数:代表合并了若干行
0:代表“消失”的哪那一个单元格,后面的单元格向前推一格